離欲攝情

一切樹木營養生活的主要機關寄托在根部,一切人類維持生命的主要徑途,寄托在食道。食物通過食道能維持人類的生命。食物種類很多,從大處看來,可划分為兩種。一種為食料,一種為飲料。飲料比食料更為緊要。人身中水分,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物質的融解,廢物的排泄,養料的輸送,沒有一件不仰賴飲料裏水力的作用。就是一動念,一轉眼,一呼吸,一啟齒,一開步,都要耗費色身裏面許多水分,飲食物可以維持人類生命上,誰佔最大的勢力,卻是為多人所輕忽過去的。假使有人身陷困境,若干天斷絕了糧食,如因有飲料接濟,就可以維持多日,倘若但有乾糧,若干天中斷絕飲料,生活上便帶來嚴重危害。飲料與人生有這般重要關系,所以取水問題,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地方,凡是有人類聚集之處,便會有人注意到。不過取水方法的講究不講究,那是要從地方人士的智識程度上去判斷了。

發源西藏的恒河流域邊,有一位居士,在用水問題上很為講究,他知道濾清用水,于人生健康上,有絕大關系,因此,他致力研究濁水清濾法,認為盛沙在有孔器中,使水緩緩濾清,是很好的沙漏法。他當初尋出了這種最簡便,最容易推行的沙漏法,並沒有自利的私意,他是懷抱著慈悲普利的目的的。所以他毅然決然在千萬人往來的公路邊,深深地埋著一具有蓋的木制沙漏器。疏尋濁水,濾成甘泉。使往來行人方便受用。儲水器邊,只有公用清水的廣告,沒有何處何人行這項方便的說明。因此,趕遠路的人,大都飲著瓊漿,而不知瓊漿出自那一位善人所賜。一日。來了一鹵莽少年,他長途奔走,汗流如注,正愁找不到水飲,忽然碰到濾成的甘泉,萬分歡喜。立即放下行李,取水痛飲,飲到飽足,便拱手伺儲水器歡然道謝,並且說道﹕「我已飲完了,更不要水了。請你回去吧,不必再來了。」他這樣說了,看到濾水器還是不去,莽漢暴怒了,對儲水器說﹕「我已飲罷,再不要水了,叫你回去,你為什麼還是不走?」就想破壞此器,幸虧有人急忙阻止,善言開尋,莽漢才氣憤憤地走了。

世人像這位少年莽漢的,原來不少。為了名利情欲,弄到非常煩渴,日夜飲著色聲香味觸的五欲髒水,偶然有些清醒,知道五欲累人,便發言道﹕「你們許多很惹看的美色,很惹聽的嬌聲,很聞的異香,很好吃的妙味,很細軟溫潤的著肉東西,我都一一的領略過了,現在心裏可有些厭煩,你們再不要來纏擾罷了。」那知這些色聲香味觸等一切境界,仍是連連續續,循循環環,沒有一分一秒時光不把這幻空不實的色身包圍著。這位偶然清醒的痴人,要謝卻五欲,五欲偏偏刻不離身。便對著五欲出憤言道﹕「叫你們速即消滅,不要再來擾我,為什麼不吩咐,仍舊如影如形的和我刻不相離。」當時有善知識來開尋說﹕「你要離欲,那是世間第一等的美事,但必須自己把六情收攝起來,把六根門戶緊閉起來,心猿意馬一齊牢牢拴著,勿使他們妄動。照這樣辦法,你的心身上千萬道繩束。自然會解脫的。」

沉檀貶值

上橋步漸高,下橋步漸低。一升與一降,尺寸原等齊。且看人生苦惱場裏,現前向上進趨,成就越卓,一輩子身處富貴的,在二三十年前,大委屈在破衣隊裏。又有生在安樂窩中,現前向下顛墜,失卻本來,一輩子落魄風塵的,在二三十年前,大半驕養在錦繡叢中。只有少數處困境中不知振作的,仍舊潦倒窮途。也有少數襲餘蔭不甘自棄的,每有一番建樹。那個不想有所建樹,那缺乏常識的,就不可能有樂觀的前途。

有一紳士的兒子,知道人生無所事事為可恥,立志要做一件事業,依仗自力,維持生計。但是熱鬧場中,一切事業應有盡有。若趕著熱鬧,跟在人後面,也不是大丈夫所應做的。於是想從冷落去處,尋出一宗有希望的事業來。他興高采烈地備辦海船,制作水衣,告別親故,毅然駛到大海裏去,去干別人所不敢干的生涯。以為從此英雄不愁無用武之地了。他進入海裏,看見海鳥從天空中翻身入水,檢取食物。這一情況,觸動了他的遐想,就即忙換好水衣,叮嚀船夥,自己縱身入海底,去覓取多年沉在水裏的寶物,可是談容易,一沒有詳細的調查,二沒有可靠消息,單憑焆亂窮搜,到底空無所得。後來,忽然回憶起那一年在無意中曾經聽到二三位老人閑談起某處海灣有一只船失事的慘史。於是就按照那個方向放船前去。船到海灣,便即停此。急忙入水去找尋。過了不久,便撈得無數笨重的家具,大都是沉香紫檀一類貴重木料精制的珍品。他滿載回家,略一修整,編號定價,入市去求顧主。滿以為盡數售出,可以賺得許多金錢,穩教赤手成為富業的了。這些木器原是十分精美,但人家多因它是沉在海裏的東西。且知道貨主並不費什麼血本,是便宜得來的。已預存一個輕賤之意,覺得貨主定的價錢太貴。這樣,賣買雙方就無法接近,真個是仰天討價,著地還錢。今日來了許多顧客,不成交,明白來了大批買主,依舊嫌價貴,不成交,初開業時,門庭如市,日子漸久,竟沒有一個顧客上門了。可是租賃市房要化錢,舟車搬運還要化錢,市上雜捐要化錢,每日食用要化錢。只有開支,沒有收入,計算耗折。已經不少。默念前途,希望已絕。在這冷落無事之中,他眼巴巴望著對門賣炭的生涯。異常發達,大批貨到,轉眼售空心裏便打算著,不如把這些呆笨的木器,化成了炭,爽爽快快的賣了罷。於是安排土窯,竟將無數珍貴木器忍心拆毀,運入窯門,如法燒煉,全成黑炭。他把木炭運入市中,平價脫售,所得利益,僅抵百一。

如來智慧德性是每個人同樣具備,個個都有的,不過塵世眾生大半被情欲封蔽,以至妙明真性不能顯現,正像金生鏽,鏡蒙塵一樣。只有磨揩淨盡,妙明真性就即顯現。並不是以前失去,也不是後來才有。無如眾生昧昧,以為佛道高深,不容易求得,對諸聖賢眾,精修勤作的六度萬行,覺得不可能做到,甘心退墮,僅僅求為緣覺聲聞界中奉法弟子。這有如紳士的兒子,忍心將沈檀珍器拆毀,送入土窯,制成薪炭,貶價求售。(緣覺、或觀十二因緣。斷除惑業。了脫生死孽債。或觀落花葉等天然現象。澈悟無常。斷除惑業。成功孤修獨覺的辟支佛。聲聞、或在法會聽講。或遇善智識士。約略開化。或得古佛經典。偶有會通。悟四諦理。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為初發心人,開解起行的徑途。斷見思惑,成就了小乘聖賢。)

經濟徒傷

奢侈是萬惡的導火線,節儉是諸福的養成所,奢侈和節儉的風尚,開始時是由少數人所倡尋的。假使少數人開了奢風,使多數人中了流毒,竟尚奢侈,久久便造成了公共的困厄境界了。倘若有了關心世道,要想力挽狂瀾,可是勢力單薄,是抵不住那滾滾橫流的。那只有在每個人自己拿定主意,在時勢面前,把腳跟穩穩的站住。無論起居日用,在事事物物上,認定了一個崇儉的宗旨,始終如一,百折不回的做去,自能見到效驗。一個人在家庭中能崇奉儉約。開始雖僅僅感化一家,但久後便能感化親族鄰里,成就一方的好風氣。如若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遙相呼應,在其他方面倡導節儉。到後來,由這幾位挽回末俗的先知,影響到全世界,到處拜儉德,也並非絕對辦不到的事。

婆羅門教士中有一位善知識師,眼見國中奢風日盛,人心世道,有江流日下的趨勢。他並不把這件事情看做等閑,竟把挽救奢風當作自己肩頭上應有責任。他天天把提倡儉德。來做他的三業行持呢?什麼叫做把儉德來做三業行持呢?就是意中要崇儉,想出許多崇儉的法子。這叫做意業中做出的儉業。口邊說的也是崇儉的理論,講出許多勸勉節儉的好話。這叫做口業中做出的儉業。自身一切行動,一切作為,一刻也不離儉德,表現出許儉好榜樣。這叫做身業中的儉業。合起來就是身口意三業。這三業是一氣貫注的。從儉德一邊切實做去,就叫做熱誠提倡儉德的三業行持。大凡有志救時的,無論做那一種功德,如果能照這個三業行持法做去,不愁做不成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由於善知識師三業行持的熱誠提倡儉德,地方上不久便有許多正人君子很表同情,聚集起來辦了一個崇儉會。一日,善知識師在同人前提議,約定日期,舉行演講大會,演說儉的無數好處,使大眾都懂得節儉的重要性。當時會中同人一致贊成,善知識師又提議開會一天,會中應備些很省費的飲食物。所有安放飲食物的器具,都用很質樸省費的瓦器,為眾人作示範。當時會中表同意的,也佔了多數。善知識師便派遺一個弟子。去請一位窯業專家。陪同入市,採辦價廉物美的瓦器。弟子奉師命,立即赴窯業專家所在地。中途遇到瓦器窯的送貨,驅驢拖車,滿載著新瓦器,入市求顧主。這只驢性很頑劣,走走停停,不肯徑直趕路。送貨人屢次如加以呵斥。那頑皮的驢子並不在意。送貨人一怒之下揚鞭痛打,摧驢前走。可是驢不向前方進,卻回頭向側而行,剛巧碰到低凹處。驢一失足,貨車傾翻,新瓦器全部破損。送貨人無奈,只得啼啼哭哭牽著驢拖空車,回返瓦器窯,准備向主人哭訴中途失事的情況。弟子看到這一情形。很不理解。

便問送貨人﹕「你從那裏來這許多急淚?」

送貨人答道﹕「我隨主人辛勤制造,費了許多時日才完成這許多瓦器。滿想入市去易金錢。可是這頭惡驢竟在片刻之間打破了我們多日制成的全部瓦器。況且主人愛我,付我全權。我今為這惡驢,誤了主人的事,辜負托付。因此既恨且慚,不禁悲苦流淚。」

這愚痴的弟子聽了以後,就自己思量,以為這頭驢子本領可真不小。瓦窯主僕費了多日辛勞所成的瓦器,驢子只消片時功夫,便把他們多日制成的東西破壞無遺。豈非主僕的多日夫,還比不上驢子片刻時間麼?於是就向送貨人問道﹕「這頭驢子,能否出讓?如能出讓,我就買了去。」送貨人很高興,就將驢子賣給了他。弟子洋洋得意,騎著驢子歸家。

善知識師問弟子道﹕「為什麼不請瓦師入市,挑選瓦器?騎驢到這裏來干什麼呢?」

弟子將剛才的事詳細說了一遍,並對師說﹕「瓦窯主僕費了多日工夫制成的瓦器,這頭驢子只消片刻,就能夠毀壞無余。可見制瓦的不及驢子,窯業專家他不見有什麼了不起,因此,不和瓦師同來了。而這驢子的本事大。所以出錢買回來了。」

善知識師念弟子愚昧無知,不懂事理,損傷經濟,還是恕他過失,暫時不和他計較。但又恐不教導他會滋長他的劣性。遺誤後來。便向弟子善言開導﹕「你的心雖好,但事實的理解能力不夠。你不知這驢受主人的終年飼養,應報主恩,反而毀壞主人的貨物,招致損失。這劣性驢,雖養百年,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你買這劣驢,最不上算,反妨害儉德罷了。」

有一種人,入世多年,一切幸福現成享用。年年月月,受著人間的供養,未曾出分毫心力和體力酬報人間。偏偏作惡造孽,擾亂損害人間,背恩負義,毫不慚懼,比那劣驢,不相上下。

欲海沉冤

茫茫業海,多因愛欲造成,郁郁苦輪,只為色心未死,女色有驅策無數青年變成白骨的魔力,有毀滅多眾廉恥,破壞倫常禮義,使衣冠人物霎時間變為禽獸的誘引力。日明菩薩說﹕「女色乃世間無形的枷鎖,凡夫戀著,往往不能自拔。」又說﹕「不道德的女人,言甘於蜜,心毒於砒,譬如淵停若鏡,中伏蛟龍。叢山產寶,內有豺虎。親近女色。消滅慧明,譬如高高挂起的羅網。群鳥誤入,不能奮飛!又如密網。眾魚輕投,獻身刀俎。惟大智慧人能及早覺察,善自遠避,不稍被惑,亦不失足。」大寶積經說﹕「應知女色是發生許多苦惱的根本,是發生許多障礙的根本,是仗使耳聰目明的人變聾瞽的根本。應知女色有役使聖眾,失卻慧明的邪術。應知女色如熱鐵華散布地面,使人赤足踏著,生陷火獄。」又說﹕「以何因緣名為婦女,能使眾生身負重擔,化智為愚故?」不知自立自拔的女子,但知以色事人,造出許多業障。若講到究竟,這個色身,不過十二原質暫時假合,不問男子女子都是同的,不能作任何差別見。從前舍利弗見散花的天女,問她﹕「你為什麼不變卻女身?」天女答道﹕「我十二年來覓女子身,了不可得,教我變個什麼?」這一教導願普天下的女子們都牢牢記著。打破色蘊,崇樸率直。自立立群,保持自在無礙的常住真性。(欲海回狂及壽康寶鑑。二書,說得詳盡痛切,宜各置備。)

親近女色,容易使修道的人們墮落。如來曾借著大件故事警誡眾人,說道﹕「古時有人,因小事違逆了暴主的意思。暴主就執鞭,痛責這個人的背脊。天暖衣薄,背受重傷。事後,暴主忽然發慈悲了,要使那人的鞭瘡早些治愈。就取馬糞,塗於傷處。鄉愚見到主人這樣優待,心生狂喜。便自言自語地說﹕「我雖然沒有學過醫,從今以後,醫治金瘡,有妙法了。假使實驗成功,馬上可以充當傷科醫生了。他立即歸去吩咐家人,拿條鞭子來,自己卸去上衣,叫家人向他背上痛鞭,同時跟家人說﹕「我得到了很好的方法。現在要親自試驗一下,你就盡力的打吧,就是鞭至膚破血肉橫飛。我也不怪你。我有治瘡好葯,可以不用錢買,那方法就是取馬糞塗在瘡傷處,就能早結疤,不再潰爛。」

世間有等初發心人,所抱知見,仿佛類此。聞有人說修不淨觀,就可除去五陰身瘡,(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便欣喜若狂,向人說道﹕「我今欲實地試驗,親女色,遍嘗五欲,道眼未開,見了女色,就忘卻不淨。正如乾柴接近烈火,轉被女色惑亂,不要多久精髓枯竭,百疾緊隨,諸苦環逼,欲火燒身,葬身火獄,不得出離,受苦長劫。

荷池竊賊

天下最痛苦最不自在的,是一種逼迫的境界。或被風尚所逼迫,或被情欲所逼迫或被不肖心所逼迫,或被生死苦所逼迫。種種不自在,都從徇欲中來。欲求解除以上所述的諸般不自在,必須以離欲為要著。

西藏舉行大祝典日,依照舊俗,全國婦女都須覓得優缽羅華,(即初開放有色蓮花。)做鬢邊插戴的入時裝飾物。倘有人得不到這一種花,人家便瞧她不起,所以在這一天,婦女鬢邊沒有插這種花的,就為最大的恥辱。優缽羅華不過是採下的當日,很鮮美可愛,到了隔宿便憔悴了,萬不能預先儲備的。一般做優缽羅華臨時生涯的人,便居為奇貨,定價很貴。沒錢的,常常為了到處尋覓這種花而苦惱。有一個貧婦,囊中空無所有。但是她的虛榮心,比起富貴人家的婦女來,卻不讓分毫。這時,貧家婦在無可奈何中,忽然想出一個恐嚇她丈夫的計策,厲聲厲色的對她丈夫說道﹕「你若能覓得優缽羅華來,給我戴用,使我不在眾人前丟臉,我便安心做你的妻室,倘若覓不到這種非常需要的優缽羅華,沒奈何,只好與你宣告離婚,另走我的路了。」那位窮漢因為景況艱難,平時對於妻室,只好採用一種溫柔退讓的方法,免惹煩惱,早就抑陽扶陰慣了,使她養幾分河東獅吼的毛病。這一天,他的妻室會說出這樣不近情理的話來,實在是自然的結果,並不是偶然發生的。當這個難題,從他妻室嘴邊輕輕便便的吐出來時,這位窮漢倒也並不隻眉緊鎖,做出束手無策的窘狀來。他當時澄神一想,在自己心上商量道﹕「我手裏既然沒有餘錢來買優缽羅華正在盛開,但是自己的身分又彀不上向王家請求賜給。」想到無可奈何的時候,忽然一轉念間便逼向那不法的一路上去。以為只有設法到花園去偷取。但王家法度森嚴,不比尋常人家,管園人必定精明強干,很不好惹的,怎能進去採取呢?再一轉念,然狂喜起來,以為王家花園荷池中,必然養有鴛鴦鳥。鴛鴦鳥叫起來,又文雅,又好聽,與別種鳥叫出來的聲音大不相同。因為鴛鴦鳥叫出的聲音,這般文雅好聽,所以他平時苦中作樂,曾經模仿過,得有七八分相像。想不到往日在無意中用了好一段工夫,學得的口技,不料到今日竟會有巧妙的作用。他正好假充鴛鴦。潛入公園,免得管園人的疑虛。想到這裏,就不覺的笑逐頻開了。窮漢計劃已定,便絕早走進王家花園,採取了優缽羅華。正想採畢出園,從舊路回去。那知管園的認真辦事,東方紅日未升,他已早早起身,進園巡察。當窮漢臨未走時,驀然聽得有人走來,急忙躲入荷池,隱荷葉叢中,准備學做鴛鴦鳥叫。管園人進入園來到處巡察。他的眼光非銳利。看到草頭露珠有些異狀,在他的靈慧心機上想到,莫非因今日優缽羅華代價高昂,有什麼窮賊進來偷取鮮花,去高價出售?他便隨著形跡可疑的一條線路尋去,直到池邊,見一角荷葉上面擎著的露珠也現了異相,知道這裏定有人來。但此時竊賊還在不在,一時未敢武斷。他就隨便使用一種鉤取法,試探一下,再看動靜,

便故意的厲聲喊道﹕「池中是誰?」

這位窮漢在驚魂未定之中,忽然聽到這般十分嚴厲的盤查聲,竟然失口道﹕「我是鴛鴦。」

管園人聽到回答,立即入池擒拿窮漢,把他拖出水面,用繩緊緊捆。押去見王,請求處分,窮漢怕懼極了,想解救自己,在途中開始作鴛鴦的叫聲,要証明他確實是鴛鴦而不是窮賊。管園人發笑道﹕「你為何不早些學鴛鴦叫,直到現在才想充作鴛鴦?還有什麼用處呢。」

世間有許多人,平時看見青天沒有草帽大。什麼名教,什麼國法,什麼因果,一概不放在他的眼裏,盡量去做那傷天害理的奸惡作為。直到臨命終時,方才學那病鳥臨時發出的哀聲,說道﹕「我現在要發心修善了。」不知大限到來,自己已分毫做不得主張,雖然要想革面洗心,從新做個好人,已經來不及了。正如偷取優缽羅華的窮漢,身已被擒,將受處分,方才學作鴛鴦叫聲,濟的甚事?

謎津失眼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世上的危險,大半是從失卻了眼目,失卻了正當主張來的。如來在迦蘭精舍,演說般若波羅蜜多,認般若(智慧。)為一切菩薩道的根本。她說﹕「譬如眼耳鼻舌身五根,發生視聽嗅嘗著五識,能取色聲香味觸五塵。一一官能,顯出一一作用。一一塵垢,惹起一一煩惱。推尋究竟,都是一無明識心,做了五塵根本。若離卻了無明識心,然色聲香味觸一切煩惱境界,都如雪點紅爐,立刻化為烏有了。」所以諸大菩薩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種波羅蜜多,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要受智慧的保護與調遣,如赤子,離不得慈母一般,若偶然離卻了智慧,那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各種波羅蜜多,一齊不能成立。譬如商主入海採寶,要得船師引導,方能宜向寶所,隨意拾取珍寶。世人大多昏味,往往反背了正道,要想僥幸成功,實在愚痴可憐。有一故事,可借來顯出一般人的謬誤。試引証如下﹕

古時有一輩想發財的人,生長在內地近水地方,粗知水性,做些水上生涯。他們聽人說,要致富發財,必須漂洋過海,方能獲得意外處的機緣。這句話鑽進了他們的耳朵裏去,像是種子播種在他們心地上,慢慢地生根發芽起來。他們日思夜想,念念不休,要做那海上生涯。禁不住經常互相談論,於是此唱彼和,三三五五的,把入海尋找財物這件事,說得非常的熱切。這時,便有一人帶頭,約同幾個情意相投的朋友,找到了堅固的船只,預備了許多食糧,和那一切少不了的應用器具,准備開船入海。正在這時,內中有一位精細的說﹕「我們大家都沒有到海面下去過,與其冒險胡走,不如請一位老航海的,做我們的導師,才會妥當。」眾人一想不錯,便在處面分頭打聽。終于被他們請到了一位老航海家,做了那海船的眼目。於是馬上起程。走了許多日子,經過一個小小的海島。他們移船傍岸,大家走上去搜尋寶物。但見有一所古廟。廟裏有一個守廟的,

就問他道﹕「這廟裏是什麼尊神?」

守廟人答道﹕「廟中是海神。按照一向例,凡海船經渦這裏,要求一路風平浪靜的,須用生人當做牲畜祭獻,方能受到尊神暗中的保護。」

那些入海覓寶的朋友,聽了這話,就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商量道﹕「在海面上行走,風浪是要求平息的。要風浪平息,尊神前的祭獻。一定少不得的。但是我們同伴裏,殺了那一位好呢?我等伙伴,不是至親,便是好友,沒有一個人可以充當祭物的。後來有人低聲說道﹕「想來想去。惟有老航海的導師。和我們非親非友。只有此人可以殺得。」大家當時也想不出別的好主意。沒奈何,回船便把老航海的殺卻了,充當牲畜,入廟祭獻。祭罷。大在小島上搜尋一周,沒有甚麼寶物尋出來。即時放船,向那一望無涯的大海當中駛去。他們鹵莽無知,沒有人知道航海的技術,終於迷失方向,在大海中,被惡風浪擁來擁去。直到糧盡力竭,沒有出路,都飢困而死,無一生還。

世人既經知道世間種種苦痛。有人稍有醒悟。要想投身法海,尋覓出苦之路,原是好事,本應當勤修戒、定、慧等善行,認定這善行為出苦的導師,可是多生業重,邪見橫生,破壞善行,結果還是埋身在生死長途,永無了期。有如海商愚昧無知。為奉淫祀,殺卻導師,在大海中問津無處,迷失方向,竟至飢困而死。

方便多門

葯材無論貴賤,能治愈疾苦的,便是良劑,如來大醫王,方便有多門。他演說各種境界,示現種種方便的修法。對不慳貪境界,方便示現施舍法門,對於放逸境界,方便示現約束的法門,對于沖激境界,方便示現安忍的法門,對於怯退境界,方便示現勇進法門,對於妄動境界,方便示現休止的法門,於煩惑境界,方便示現覺照的法門,對於污濁境界,方便示現潔淨的法門,對於煩熱境界,方便示現清涼法門,對於急迫境界,方便示現和緩法門,對於濃艷境界,方便示現恬淡的法門,對於喧擾境界,方便示現寂靜的法門,於束縛境界,方便示現解脫的法門。為了多方救濟眾生,如來在苦海中放著許多方便筏子,接引入們。度登彼岸。

古時年生育了一位公主,每苦膝下無人。有一年生育了一位公主。他愛憐她過于掌中明珠。又恐怕自己已到了風燭餘年,不能親眼看到公主的長成。於是生出一痴念來。以為醫家有挽回造化的本領,何不請御醫來商量商量,可能有個滿意的解決辦法的。御醫到來了,國王便把自己年事衰老,和希望急速成長的意思告訴他,要求他想一個好方法,代覓良葯,使這位小公主立刻長大起來。御醫知道國王犯了神經病,並且也知道國王平日的性情是很固執的。因此,不便直言,就略一思索,尋出一個開權顯實的妙法來。便順水推船,回答道﹕「請大王放心,我准定遵照大王的意思,到山裏去尋葯,配合成方研制好丸散後,使小公主服了,她就馬上會長大的,可是這種妙葯,不是輕易能找到的,必須踏遍名山,到幽溪深谷中去搜尋,待到得葯歸來我就和丸進獻。但是大王既然把公主交給我醫治,那麼她的撫養管理也應給我全權,由我支配。從今天起,大王暫勿與小公主見面,若要相見,須待公主服了妙葯以後。」國王點頭認可,從此就把哺乳的乳母和保育等人都隨著小公主,另外安置在一個深宮裏,重門鎖閉,隔絕往來。御醫安排停妥以後,就輕裝遠出,一路游歷名山大川,過著他消遙自在的生活。光陰得很快,一轉眼已經過了十二年。御醫回來以後,把一些葯胡亂和丸進獻。等到公主服了葯。然後出鈅開重門,使保姆等人引導公主從深宮出來,前去拜見父王。大王見公主儼然成人,歡喜得了不得。他暗自忖道﹕「好一個御醫,果然有功參造化的醫,妙葯一服,竟使嬰兒變為少年了。」當時吩咐左右,開了寶庫,取出無數珍貴寶物賜御醫。那時王宮內處聞知此事的,都暗暗的譏誚國王不懂得計算孩兒生後年月和自然長大的道理,卻把十二年中嬰兒自然成長,歸功於葯力,好不愚痴。

有等世人的入道因緣,也與這個故事相仿佛。當他初發心時,到了善知識處,便刻不容緩的請求道﹕「弟子願求道,懇大師大發慈悲,方便指引我。使走捷徑,一入門去,立地成辦。」善知識師因病付葯,開方便門,教他坐禪,觀十二緣起。(十二緣起。一名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生。一曰無明。為過去無始之妄動。造成現在未來一切苦趣之遠因也。二曰行。依過去之煩惑所作種種善惡之行業也。三曰識。依過去時代所作之善惡業。而為現生受胎之種子也。四日名色。在胎中漸有心身發育之位。名為心法。心法不能以體示之。但以名詮之。則為名色。即有形之色身也。五曰六入。六入即六根。為六根具足。將出胎入世也。六曰觸。受外界軟硬冷暖澀滑等種種戟剌。惹起識情也。七曰受。自六七歲後漸次對於事物。有識別苦樂。感受之位也。八曰愛。自十四五歲後。生有種種強盛愛欲也。九曰取。成人以後,愛欲愈盛。馳驅諸境。取求所欲也。十曰有。因愛取之煩惱。作種種業。招未來之果。為有業也。十一曰生。依現在之業。受未來之生也。十二曰老死。未來時緣盡即離之界也。)慢慢的積累了許多功行。這位貪便宜人,居然成了肉身菩薩。既得道後,心開意解,觸處光明,便踊躍歡喜,感謝善知識師道﹕「快哉大師,使我方便進了最妙之門。」

四個階級

「十圍大木始終幼芽,百尺高台築于寸土,萬里行桯起自腳下,千秋大業造自現在。」古來多少成功的人,都從勇猛精進中來,不因循觀望中出。須知一數是多數的剖析體。但有一數,無庸退卻。多數是一數的積累體,縱有多數,無庸傲睨。傲睨與退卻,都非載道之器。真正進德修業的,始終不會有這等自划自誤的行為。無論成辦那一項德,貫徹那一種期望。總少不了四個階級。四個階級怎麼說呢?第一步信向,第二步志願,第三步力行,第四步証入。

大覺如來曾揭出一件故事,策勉一切修士們,說道﹕「有一出身寒微的商人,憑著他辛勤刻苦工夫,手邊慢慢的積聚了一些物。他卻不自量,要想去追步當地的一個富豪。但是在產業上面,沒有一部分可以與那個富豪比賽得。這位商人便灰心喪氣。自嘆命薄。要想把手中所有的少數財物索性一齊拋棄到長流水裏去,鄰翁聽得這個消息,急來勸阻道﹕「這些財物雖然數量不多,但正好維持你多日生活。你若把它拋棄了,不是連自己的生活都拋棄了麼?這種短見是千萬使不得的。」

世間有多少修士們,雖然知道出離火宅是一生大事。可惜貪心未死。瞋火未降。自己不去一級一級的積累德,力圖上進,看見幾輩修道根基厚實,德高望重的,善知識們受著許多人的崇拜,享用豐厚的供養,想貿然和他們比較,但又覺得相形拙,於是心懷愁苦,自甘退墮。這正和比富的痴人同一失算。中道自畫,實在是無形的自殺。這種劣弱知見的人。不論投身在任何行業中,都無後望。何況擔荷如來大法呢?但擔荷大法,原也不是很難的事。在大覺如來無量法門中,任你取一個和自己根機適合的法門。按照信願行証四步工夫,切實做好,都有登峰造極的一天的。

一切重擔

如來警告出家二眾說﹕「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汝等出家,已經方便離欲,可算得已解脫束縛。為什麼還不能放下重擔?」

弟子們答道﹕「弟子等自問,已經沒有什麼負擔。」

佛說﹕「你們雖作佛子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你們的重擔。」

同學不和,濫學不和,濫親塵俗。是你們的重擔,德薄自大,貢高驕慢,是你們的重擔,恃智欺愚,輕視多眾,是你們的重擔,狠戾自用,不受忠告。是你們的重擔,食無節度,嗜酒貪味,是你們的重擔。法服不具,著俗衣裳。外似法侶,內實害馬,是你們的重擔,不制六情,毀戒犯惡。是你們的重擔,借名募化,輝煌寺廟,求適起居。是你們的重擔。不修內行,祈請福願,為自為他,墮差謬障,是你們的重擔,假托佛法,咒朮治病,盜名惑世。是你們的重擔,玷辱法門,犯殺、盜、淫、妄四波羅夷重罪。是你們的重擔,栖息無恒,不還廟房,長年役役,忘失出苦大事,是你們的重擔。所有這一切重擔現在不放舍,將來就要入地獄。然而地位最高,受祿最多的,所受的煩惱也最大,在大富貴地位的,若是稍有一點兒宿世善根的,一旦覺悟,成就的功德,也非同小可。試看大藏經所載,數千年前,以國王身,放下重擔,發菩提心,出煩惱獄,入不二門,成功希有無比德業的,也不在少數。

從前有一國王。他覺得身在王位,並沒有樂趣。山珍海味吃的滿嘴苦,重茵疊褥弄得一身糟。一開眼一閉眼,都屬是非海,整日夜在煩惱熱中,不得自在。於是想撥開一切。避到無懮園裏去靜養幾天。他吩咐侍者道﹕「替我捧一靠椅,到無擾園中,以便坐息。」當時侍者暗自思惟,以為捧椅遠行,不要手酸麼?中途止歇呢,有王隨在後面,也不得自便。

他就對王就﹕「我願擔著椅走。」

王說﹕「肩上能負荷重擔,你擔著走很好。隨員三十五人,也可各備一椅,由你一並擔去。」

侍者本來只消受一只靠椅的負擔,因方才多開了一聲口,馬上加了三十五倍重的負擔。所以到了這時,顧不得死活,再也不敢多開口了。他沒有辦法,只得挑起重擔,左右挨肩,長途辛苦,到園才得休息。王和隨員,稱了游樂之願,且得安穩之座,獨有那侍者筋疲力盡,有苦沒處訴。國王並不是有有意虐待侍者,只是自己沒有經歷過挑重擔的滋味,見人挑擔毫不費力。於是一語作威,將人磨難,造成過誤。只可憐那侍者,為貪便易,幾乎被重擔壓死。也可見一入奴籍,便失卻自由,任人指揮,一失計較,便身受重累,惹人笑話。

世間也有些人見一針隙,不早堵塞,結果釀成裂縫,彌補不及。終于使全船因此沉沒了。也像在清淨地下,見一絲婦女頭發,自以為持守戒律,不速拾去,日子久了看到這種不潔淨的東西已成習慣,視為平常。漸漸被煩惱惑業牽引束縛,接近一切不淨的三十六物,不以為丑。直到後來反省,覺得不妥,才急急忙忙將三十六物一時檢去。這和侍者肩荷重擔,呼冤無處有什麼差異呢?(人身有三十六不淨物。一、外相十二。即髮、毛、爪、齒、眵、淚、涎、唾、屎、尿、垢、汗。二、身器十二。即膚、皮、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三、內含十二。即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待果親嘗

世出世間不離因果,死生生死,離合合離,以及一切壽夭、強弱,盈虧、得失、苦樂、成敗,循循環環,無休無歇。因因果果,互消互奪。只要稍加注意,播什麼樣的因。就會收什麼的果。這是很容易明白的。大凡奢侈的多窮愁,暴淚的多沖突,貪詐的多傾覆,淫縱的多夭折,惰逸的多無能,鹵莽的多敗事,偏激的多召禍,躁急的多無恒,遲鈍的多失機,仰賴的多受制,刻薄的多失歡。舉一反三,正如拍皮球一樣,從用力的多少,和拋著處的堅鬆上,可以判定反應的程度。這因果的道理,在淺近處看,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找出此因彼果線索來。如就深遠處說,一切過現未來复雜的因緣,不到証得六神通力的時侯,就不容易了了取決。不過人到中年,經歷漸多,雖然不曾修証到什麼境界,也自然漸漸的在因果律上,增進了許多的了解了。

古時有一位齒德俱尊,財產富有的大長者,在當地很有聲望。有一次,長者家演出一段新聞,轉瞬間宣傳遠近。事情是這樣的﹕這時長者家中有許多人,被風寒病所傳染,近處找不到良醫,惟有形似檳榔的庵勒果,善散風寒,可以治病。家人中只有蠢僕未染此病,長者便給了些錢,叫蠢僕向一個果園主人處去買大量的庵摩勒果。那個僕臨行時長者叮囑他道﹕「你為我告知果園主人,必須挑選甜美佳果。不甜美的,未曾成熟的庵摩勒果,不要摻入。」蠢僕點點頭,高興地領取金錢而去。到了果園,向果園主人說明來意,並轉達了家主的吩咐。

園主道﹕「客人可千萬放心,在我手中售出的果子,都是非常甜美的佳果。如有品質不好,我早已在采取時,剔除淨盡了。你可隨便拿一個嘗試一下,便知本園是真誠無欺的了。」

蠢僕不知好歹,在誠實人面前,還用小人的思想忖度君子的心腹,對園主不肯相信。他說道﹕「若單單嘗一只果子怎能決定其余果子都是這樣。你替自己的果子說好話,我卻難相信。我現在須要一只一只的親口嘗過,如果甜美的方才收受。」

園主道﹕「客人的用意,固然很周到,但是果子被咬過後,就破壞了,不能食用了。如果不甜美的果子,咬破了還我,我盡可收受,若是本來甜美的,被你咬破了。那就萬萬不能退還的。」

蠢僕道﹕「這個辦法很公道,我們就照這樣辦吧。」蠢僕竟趁著自家的性子,拿庵摩勒果一一嘗遍。覺得每一只果子都是甜美得沒話可說的。他當即付了果子代價,拎著滿筐咬破的果子,匆匆回子。長者聽見沉重的腳步聲,就知道蠢僕歸來了。便隔帘問道﹕「甜美的庵摩勒果買到了麼?」

蠢僕忙得意地回答道﹕「買到了。真是個個甜美,我都檢查過的。那果園主人真不愧為老少無欺的呢。」

蠢僕走進屋裏,把庵摩勒果端端正正志在案上。長者起身取果,但見滿筐佳果都己破壞,知道都是經過蠢僕的口咬過的。長者念他愚誠,原諒他不與計較。但看到這許多果子都被損壞了,心中很是厭惡,竟把果子全都向窗外拋棄了。

嚴守戒行,和慷慨布施的,久後大都得著無量幸褔。這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了善因,自然能得好果的道理。世間一切富貴、貧賤、康強、殘廢、壽夭、得失,種種境界,萬有不齊,都是往時自己的業因所造成現在狀況。世人智慧淺薄不知推求自然而然的循壞至理,於因果報應不加相信,說道﹕「要我深信不疑,除非把得福或者受禍,都待我一一親見或親歷過來。」由於疑惑不信,所以任意作惡,造下彌天黑業。一旦眨眼墮入五無間獄,如蠢僕嘗果,一切都完了。(五無間獄,即阿鼻地獄。一時無間。二形獄無間。三受苦無間。四獲報無間。五壽命無間。其詳見地藏本願經觀眾生業緣品章中。)

丑約自縛

人若一刻顛倒在煩惱海中,便成了一刻中的有漏相。終日夜顛倒煩惱海中。便成了終日夜的有漏相。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都是漏洞。眼逐色,成視漏,耳逐聲,成聽漏,鼻逐香,成聞漏,舌逐味,成嘗漏,身逐溫柔細膩等種種境界相,成觸漏,意逐前際後際和一切幻空際,成念漏。只要有一個漏洞。就足以戕害慧命。何況同時犯有種種的漏呢,要想轉有漏為無漏,應該修戒定慧三般清淨法。有漏相最容易辨認的地方,就在貪、瞋、痴三般毒焰上。

有一海客,從他國歸來攜帶各種精美的食物,分送給各位親友。他到一個愚夫婦家,送給他們牡丹餅三只。他走了以後,那夫婦分食牡丹餅各得一只。他們吃在嘴里,覺得甘芳適口,嘆為希有,便把余下來的一只餅看作珍寶一般。愚夫愚婦爭著要得餘下來的一只餅。但又不願剖開來均分,使餅的原形損壞,就訂了一個合約,約中規定,為了得餅,大家應嚴密守口。不講話。進先開口,誰就輸了,要讓給守約的一個吃。這個條約簽定以後,夫婦二人就守口如瓶,都變成了人為的啞子。鄰近有個無賴知道這件事後,以為愚夫婦可欺,竟在白晝進入他們家裏,盜取財寶。愚夫婦家所有一切值錢的衣物,全部被無賴傾箱倒篋,搬運一空。夫婦二人被他們自己所訂的修約束縛不敢說話,只是白瞪著眼。一任所為。無賴著到主人開眼不管,于是去後又來,肆行無忌,居然在愚夫之前,侵犯其婦。在婦人身上搜索銀貨。那愚夫為了既羞且憤,耳熱面赤,更耐不得了,便高呼有賊。無賴大驚,急忙逃走。愚婦氣憤不過,

責其夫道﹕「你為何這樣愚痴,為了一只餅,見了賊來侮辱我,你也不叫唉。」

愚夫拍手笑道﹕「哈哈!蠢丫頭,你先開口了吧!那餅已屬於我的了,你已無分了。」

被鄰裏所聞。傳為笑頭。

世上有許多人。為了一些名利,迷著不悟,被自私自利貪求不已的無賴心所侵略,喪失法財命寶,毫不措意。正像那個愚夫為了爭取一只餅,任憑賊人進入室內,偷去所有衣物還自鳴得意呢。

妒徒壞法

「舟行岸退轉。人去月追隨。」究竟是岸頭退轉呢?還是舟船進行呢?是月亮追隨呢?還是行人自去呢?原來眼中所見,無非幻狀。如鏡中影,如水中泡,不可捉摸。就是要想捉摸。也是徒勞。須知耳邊所聞並不是真實消息。如蚊聚雷。如蛙鬧鼓,那可輕信,如果輕信,便落迷惑。大覺如來法要指出,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十方,不在一切方,也不離一切方,極樂世界就蘊藏在妙明真心之中。當今活佛也一出本來面目之外。可憐塵世眾生,整日整夜的夢想顛倒,我執和法執熾然,平地上翻起波浪,同室中惹出干戈。進能知道千燈一光。千光一照,此中本來無有界域可分。識得破這層道理,隨時到處,受用無窮。參不透這個關頭,說法參禪,都成障礙。

從前有一長老,天資聰慧,勤學好問。由于這個因緣,他就成為廣智多能,探求妙諦,惟陳出新,辯才無礙,譽滿士林的長老,可惜因為用腦過度,不善調和,血氣運行失了常度,下壅下竭,成麻木病,日夜兩腳如冰。他有二個弟子,篤志修學,他們緊緊跟隨病師,不離左右,師弟相倚,互幫互助,師父為弟子講學,弟子為師父按摩,二個弟子,一個人按摩一只腳。當作常課。不幸這兩個弟子後來互相嫉妒,意見越來越大,有如水火。有一天,甲因事外出,乙用心陰險,想毀壞甲的功績,竟將甲所摩的長老的腳,用石打折了。甲歸來看到這一情況,不禁痛哭起來。認為乙這樣狠毒,萬難饒恕。等到乙出去的時候也把他所摩的長老的腳,照樣打壞了。

我們要知道,佛法門中的弟子也犯有這樣彼此不能相容的毛病的。學方等的排斥小乘,學小乘的謗毀方等,升座說法輕視宗門,習靜修止觀的唾棄教乘。從千燈一光,千光一照,這一道理來講,本來沒有域可分,然強分出許多界域來,這就使如來教典落寞千秋。方便法門變成絕路。(釋迦如來成道以後。說法五十年。分五時期。第一期說華嚴二十一天。專為積劫苦修的諸大菩薩說法。第二期說阿含十二年。為淺根眾生,說世間苦果。說諸苦集因。說滅苦得樂法。說大道修証法。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四諦法。使大眾因此証入無生無滅的羅漢果。第三期說方等八年。習小乘法的。既得成就羅漢道。人我執雖已打破。法我執尚在膠粘。怖生死苦。住涅槃樂。但是偏空。未契法界。為說大方平等法。使一切小機趨向大道。第四期說般若凡二十二年。發揮大乘無上妙諦。掃蕩諸障。於真空中顯出金剛實相來。為新學菩薩。得菩提証涅槃的要津。所以般若又稱為佛母。第五期說法華八年。涅槃一日夜。開示前些所說三乘權法。為方便攝引故。既已到岸。方便筏子。便須舍離。到此顯出唯一佛乘的實法來。使聞法眾生。盡得成佛。為惟一的圓滿了義。說法圓滿。示現涅槃。永住常寂光中。如來出世本懷。如是如是。鈍根眾生。未識究竟。妄生分別。操刀破錦。弄斧傷手。捏目生華。實堪憐憫。)

疑鬼失明

真性如水。妄念如波。那水本來無波,因亂動就出現波浪。真性本來湛然明淨,因無明而妄念顛倒。因此說﹕「全真成妄,全水成波。」又說﹕「全妄成真,全波成水。」那波本是水。只要停止動亂,全體原來是水。妄念本是真性,只要休息下來,全體原來是真性。須知止與覺為緣,就能返妄歸真,比如化波成水。但不到智光顯現時,妄情波相一時不能破除。相反來說,亂與昏為緣,就能使真為妄,比如攪水成波,但不到無明現前時,本性湛水不會動搖。可見寂照便覺。失照便昏。所以修証工夫,只有照才能深入覺體。因此,用觀照工夫得到的般若德就居於三德中的最高位置。比如長途行客觀日影去來,就能認識東西方向。又如多欲凡夫觀衰老病死,便能覺悟多欲過患。有了般若德,然後動轉可以自如,不被煩惑粘縛。可以產生出解脫德來。有了般若德,然後心機穩定,不失本來面目,可以產生出法身德來。因此,失照與寂照,實為出入生死海的緊要關頭。為此,如來提出一樁故事,証明觀照工夫的重要性。

有一第宅,自從主人病歿之後,空閉多年,無人居住。因此狐鼠怪鳥借作巢窯,跳躍喧擾。鄰居們無知,疑為鬼物作怪,一傳二三,由十及百。引起人們的怖畏。不敢輕入。這時眾人由于聽謠傳。使奇談怪論傳播到遙遠的地方。一日薄暮來了一位豪客,自稱不鬼蜮。他被眾人言論所激動,虎然直入,熄燭坐守,等待與鬼搏鬥。過了沒有多少時候,又來了一位遠道來獻技的壯士。那壯士也是膽大包天的人。那時萬籟俱寂,古宅的門正緊閉著,他就想撞門進去。這時豪客以為鬼至,抵住門不令入內。壯士不知已有先至,認為鬼怪,定要進去,破門而入。二人暗中惡鬥,宛如兩虎相爭,拳足交加。不相下上。直至天明,彼此見面,才知道原來都是人不是鬼。

人間多事情都和這個故事相類似的。因緣成熟了。暫時化現出來。富貴功名像電光石火一般的短暫。恩愛欲樂,無非是束縛人的枷鎖。我們的身體是膿脆聚集,借皮包裹成的,待到衰老死亡,那裏還有我呢?眾生執迷不悟,定到天曉夢醒,原來一無所有,又從那裏去爭名奪利呢?

百喻經中所載故事,從修多羅藏十二部經中錄出。中天竺尊者僧伽斯那,為開發新學者,撰述此經。距今一千四百二十九年,南齊永明十年秋,天竺求那毗地法師譯,刊印流布。不慧征求藏經中於伊索寓言的著作,期廣介紹,以開信向。弘一上人深為贊許,介紹此經,以宏勸發。此編敬遵古佛方便說法的權教教旨,並按照現代讀者眼光,演譯經義,間摘附古德法言,期增加讀者研求興味。凡率成四十篇,僅得全經三分之一分。讀者諸賢哲,於言外定多發現無量妙諦也。雪行謹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