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近視的醫生

從前有個大國的國王。他生了重病。本國醫生都醫不好。後聽人說遠處小國裏,有一名醫,善治百病。這小國原是屬于大國的。大國國王便發令征醫。醫生來了。果然不久便醫好了王病。國王大喜。便又發令給那小國。說醫生治病有功,令小國國王,重重的賞賜他。小國國王奉令照行。因此醫生家裏便變成了富家。醫生的妻子。便變為富家主婦了。但是醫生居留大國,還沒有知道這件事。自己心裏想想﹕「我替大國國王治好了病,他是應怎樣酬報我啊!」誰知等了許久。還不見動靜。醫生心裏很不快活,便辭了大國國王回本國去。才走進國門,便看見田野間有許多的象。

醫生問﹕「這象是誰家之物?」

牧象的童子答道﹕「這都是某醫生的象,因為某醫生治好了大國國王的病。所以得到這些酬報。」

醫生又走了一回,看見田野之間有許多馬。醫生問﹕「這馬是誰家之物?」

牧馬的童子答道﹕「這都是某醫生馬。因為某醫生治好了大國國王的病。所以得到這些報酬。」

醫生又走了一回,看見田野間有許多羊。醫生照例問那牧羊童子,童子的回答也和前幾個人一樣。再走一回,已到自己家裏了。只見朱門華屋,已不是從前的樣子。

醫生問﹕「這是什麼人的屋子啊?」

守門的人答道﹕「這便是你自己的房子。」

醫生進了門,只見有一婦人,遍身是錦繡珠玉。醫生不認識她。因問,這是什麼人。

僕人答道﹕「這便是師母。」

醫生到這時,才恍然大悟。大國國王待我不薄,而自愧替王治病,不曾盡力。

按﹕凡人做了一件好的事,總有好的結果,不過有的時候結果有遠近,一時看不見。倘因一時看不見,便以為沒結果,這樣見識卑陋,豈不和這醫生是一樣的麼?我們讀了這醫生的故事,覺得可笑。其實我們自己像這一醫生的笑話還多著哩。

2.      不自知的狂人

某處地方,在一定的時期內,要下一陣惡雨。人家飲了這惡雨之水,便立刻要發起狂來。由于惡雨一下,凡是江湖池沼。莫不侵入,所以一到惡雨的時期,全地方的人,也無一不狂了發了狂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赤身裸體,以泥塗頭,就是達官貴人,也都這樣。這時的國王,早知這是一件影響極壞的事。於是他在惡雨下降之前,預先用木皮將井口蓋好了。所以惡雨並沒降入井內。在這期間,他只飲這井裏的水。所以當眾人大發其狂的時候,國王還是清醒和平時一樣。但是眾人狂了,自己不知是狂,一見國王,反以國王沒有裸體塗泥為狂。並說,國王瘋了,這事非同小可,應該趕緊救治。國王笑道﹕「你們不必急,我自有葯可救。」國王說罷,立即走入裏面,飲了一杯惡雨之水。重走出來,竟如眾人一樣的發狂。眾人反大喜道﹕「國王如今不狂了。」這樣過了七日,惡雨期過,眾人一一清醒了,追思往事,好如大夢初醒。想到裸體塗泥,自己也不覺失笑。便重新著了衣冠,來見國王。這時國王本已清醒,卻故意的裸體塗泥,高坐於朝堂之上。眾人一見,不覺大驚。國王細細告訴他們,他們才明白了。

按﹕世人自己入了迷途,不知是迷,反以為他入迷,自己做了錯事,不知是錯,反以為他人錯。往往是這樣的。怎得有明智的國王,來一一喚醒大家的迷夢呢!

3.      痴呆的王子

從前有一王子,在七歲的時候,便入山修道。入山之後,外面的一概不知。等到國王死了,國人以王子道德高尚,迎他下山,繼登王位。下山的那天,御廚裏備了很好菜蔬,給王子吃,覺得有味。以為廚子的本領很大,能做這樣好吃的菜。因此無論需要什麼東西都向廚子要。國人聽到這消息,都說王子是個呆子。

按﹕王子所見不廣,可笑可憐如此。

4.      蛇之自殺

從前有一蛇,它的頭和它的尾,相不和睦,互爭為大。

頭對尾道﹕「我有耳目,能聽能視,我有嘴巴,能飲能食。而且行時是我在前,所以我應為大。」

尾巴答道﹕「因為我讓你爬行,你才能爬行。倘我不讓你行,只管盤纏樹木上,老是不動,你便一步不能行了。」

尾巴這樣說,也就這樣做了。於是頭懇求道﹕「這樣,你放我走罷,我便讓你為大。」

尾巴聽說,立刻放了。頭又對蛇道﹕「既然是你為大,便聽你在前走罷。」

尾巴在前走幾步,便跌入火坑裏,使整條蛇死去了。

按﹕不能互助,便是自殺。

5.      獵人追鳥

從前有一獵人,張了網羅,去捕鳥子。鳥子來得多了,獵人就要收網。不料鳥網輕,眾鳥一齊飛起,便將網也帶入空中去了。鳥子雖仍在網裏,網卻浮在空中。獵人看得見,捉不著,實在有些捨不得。於是仍跟那個網追去。走了許多路,覺得很吃力。旁人笑他道﹕「網在空中走。你在地下追。追一百里。也是沒有用。」獵人道﹕「不是這樣說的。網裏的鳥子很多。它們一定不齊心,不會朝一個方向飛的。等到日暮求宿時,你要往東飛,我要往西飛,不多幾時,它們自己一定要跌下來的。」獵人這樣說著,又追一回,果然不出他所網從空中跌下來了。

6.      葯哭聖醫

從前有一聖醫,名叫耆域。他精於治病,善於用葯。不論何種草本,一經他的配合,皆成葯治病。後來耆域死了,眾草木齊聲哭泣,

說道﹕「世無耆域,誰能知我。或配合不宜,或輕重失當,雖有良葯,不能治病。豈不要辜負了我們的良材麼?」

這時候眾草木皆哭,獨有一草,名訶梨勒,他偏不哭。人家問他何故不哭。

他道﹕「無論什麼病,我都能治,不須合配,不問輕重。有耆域於我沒有好處,沒耆域於我沒損害。哭他做甚?」

7.      本來無身

有個行路的人,走到曠野地方,天色已晚,沒有地方可以投宿,只尋得一間破房子,便走進去。暫時住宿一宵。那裏知道睡到半夜,忽然聽到長嘯一聲,來了個惡鬼,背著一個死人來,放在地上。後面還跟了另外一個惡鬼,張牙怒目的向前鬼爭道個死人。爭論了好久,不得解決。前鬼忽然看見那寄宿的人,

便向後鬼說道﹕「我們不必相爭,好在有旁人為証,你試問他,這死人是不是我背來的?」

這時寄宿的人,早已嚇得魂不附體。但是被鬼逼問得沒法,不得不作個回答。

自己暗想道﹕「說真話呢,要得罪後鬼,說假話呢,要得罪前鬼。無論如何,終不免於一死,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說罷。」

因此便說﹕「這死人確是前鬼背來的。」

他的話還沒說完,後鬼大怒,一把拉斷他一只手臂,丟在地上,前鬼忙將死人的手臂拿來補上,恰巧和自己的手一般。後鬼又拉斷他的一只腳。前鬼又拿死人的腳補上,恰巧和自己的腳一般。後鬼又將他的頭丟下來。前么又拿死人的頭補上。如此一件一件的將一個全身都換過了。兩鬼才吃了換下來的人身。分頭散去。可憐這寄宿的人。到了這時。真弄糊塗了。暗想眼見得父母遺體。都被兩鬼吃去。我現在所有的身體。並不是我自己的身體。我現在到底算是有身呢,還是無身?自己也不能知道。胡思亂想了一回,天色已經大明。這人便尋了歸路回去。路上經過一廟。廟裏有許多高僧。這行路之人便將自己不能明白的事,一一告訴僧人。問問到底是有身呢還是無身。僧人聽說,知道這人自知無我,已有幾分覺悟。

便告訴他道﹕「你不是到今天才無身,老早便已無身了。而且自從有你以來,你不曾有身。你試仔細想一想,你當日的身體。自以為真是你自己的。其實也不是你的身體。不過是地水火風混合起來,便成了一種幻像罷了,那裏真是你的身體呢?」

這人聽說,徹底明白了無身的道理,斷除了煩惱,享受到安樂。

8.      黃金與毒蛇

當年佛出游到外國去,帶一弟子同行。走到荒野地方,看見地下埋有藏金。

佛問弟子道﹕「你看見這裏有毒蛇麼?」

弟子說﹕「已看見了。」

他們師弟說話時,剛巧有一鄉人跟在後面。他聽見了這番話,就向那邊望望。見到的不是毒蛇,卻是金銀。便悄悄的跑回中,帶領家人前來,將那藏金取了回去,便成了一個大富翁,旁人見他暴富,少不得要對他疑惑。這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後來調查明白,便向國王說道﹕「這人所得藏金,應該輸人官家,不得據為己有。」國王聽說,貪心頓發。立即下令捕人。這人被系,就將所得藏金,全部獻了出來。但國王不信,以為藏金尚不止此數。百般拷掠,備極痛苦,此人也只好忍耐。因為實在沒有更多的金銀可以拿出來了。到後來國王吩咐左右,將他牽出去殺掉。一面又差人跟出去,看他臨死時有什麼話。只見他臨死嘆道﹕「當時佛說這是毒蛇,我不相信,如今才知道他不錯了。」跟去的人將這話報告國王,國土知他悔悟,確無餘金,竟赦了他的一死。照此看來,黃金真是毒蛇。而此人臨死不死,乃是他能夠悔悟緣故。

9.      不知艱難

有一天,佛弟子問佛道﹕「世尊出家學道,不過六年,便已成佛。原來成佛有這樣容易。」

佛道﹕「這事你不會知道,我也和你說不明白,如今只說一個譬喻給你聽,你自己去玩味罷。」

從前有一位富人,家資數百萬,珊瑚、瑪瑙、珠珍、寶石,無所不備,只少卻一粒赤珠,以為美中不足。因此出了重價,向采珠為業的人去訪求赤珠。利之所在,人人爭趨。雖則深入海底,九死一生,亦所不避,雖則刺身出血,以為香餌,引誘老蚌,剖殼取珠,也不以為苦。只望能得到一粒珠便已值得了。然常珠多,而赤珠少。某甲這樣采了三年,才采到一粒赤珠,大喜欲狂,誰知和他同伴的幾個人,見他獲得至寶,登時起了壞心。乘他不備,一把將他推入井中,奪取其珠而返。卻不知井底另有一洞,通至他處。不多幾時,某甲見有野獸從外面走到井底來飲水。某甲即便知道此路可通外面。趁野獸走回去的時候,便跟著走了出去。不多幾天,回到家中,尋他的同伴。同伴見他入井复出,疑有神助,驚詫異常。某甲忙道﹕「我如今已出井了,你們若將赤珠還了我,我也將前事丟開不提。你們若不還我,我再和你們交涉。這件事在你們是賴也賴不掉的。」同伴見他這樣說,便將珠還了他。某甲吃盡苦辛,才得了這一粒珠,自然把它看得很寶貴的回家去。他的兩個小兒子,無知無識,一見父親拿了赤珠回來,便搶著要那珠子來玩。

他父說道﹕「你們知道這粒珠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呀。」

一個兒子道﹕「從你衣袋裏來的。」

又一個兒子道﹕「從你盒子裏來的。」

他父親聽了,不覺暗暗嘆了一口氣,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如今這個故事說完了。你們聽了,應該知道,成佛和采珠一樣的呢!

按﹕我們中國也有這種寓言。一老子問兩個兒子道﹕「你們天天吃飯,知道米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麼?」一子答道﹕「米是佃戶送來的。」一子答道﹕「米是從倉裏取出來的。」這一寓言不見於書冊記載,不過是父老互相傳說罷了。又五代時顏仁郁農家詩云!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又同時蔣治恭詠蠶詩,云﹕辛勤得繭時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同是這個意思。

10.  自古無不死之人

從前有一寡婦,只有一個兒子。一天,兒子死了。寡婦哭得什麼似的,守在兒子墳前,不肯走開,要和兒同死,已經四五天沒吃飯了。佛見她這樣,很是可憐,便想法子來開導她。

說道﹕「老婆婆不必哭,我能叫你的兒子复活轉來。」

寡婦聽說,大喜。說道﹕「怎麼能叫他活轉來呢?」

佛道﹕「待我焚香念咒,便能叫他复活。但是這焚香之火,要從沒死過人的人家取來,才為有效。否則無效。」

寡婦聽說,便遍向人家去取火。首先走到一家,問道﹕「你家死過人麼?」

那人家道﹕「我家自先祖以來,都死過人了。」

寡婦不悅而去。到第二家,又是這樣的一問。那人家答道﹕「自從先祖以來,都死過人了。」

寡婦又不悅而去。如此走了三家四家,都是這樣的問,所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所以她跑了半天,還沒有取到火,空手回來,將這情形,告佛知道,佛說道﹕「無始劫來,從來沒有不死的人。到這裏你是應該覺悟了。你還希望你的兒子复活麼?」寡婦聽說,立刻大悟。

按﹕生死關頭,有許多人都看不破。因為生頭關頭看不破,便生出種種的貪瞋怨恨,造出種種罪惡來。列子書中也有一段說齊景公的故事,與此可以互相發明。現在節其大意如下﹕齊景公嘗游牛出,看見山河城郭,郁郁芊芊,不覺流涕嘆道﹕「這樣好的江山,可惜我不能久坐。倘使自古無死,豈不好麼。」如此說著,陪他同游的臣子,也一齊痛哭起來。獨有晏子,聞言大笑。景公問他何為而笑。晏子說﹕「倘使自古無死,這江山還是你的祖宗坐著,也挨不著你了。我見你這樣看不破,怎教我不大笑呢。」景公聞言,不覺慚愧起來。

11.  相隔很遠

從前有個小和尚,夜歸過晚,不得入城。便在城外長林豐草裏,坐待天明。不多一刻,來了一個惡鬼,要撕著小和尚吃。

小和尚道﹕「我和你相隔很遠哩。」

鬼道﹕「為什麼很遠?」

小和尚道﹕「你吃了我,我生西天,你入地獄,相隔豈不是很遠麼?」

惡鬼聽說,大悟。長嘯而去。

12.  黃金殺人

三人同行,看見草中有一大堆金子。三人大喜。只因這時候行路已多,肚裏餓得熬不過。大便商量定了。留二人在這裏守著金子。又一人往鎮上去買些食物來吃。那買食物的人。登時起了壞心,買了些毒葯放在食物中,意欲毒死二人,獨得此金。同時二人也起了壞心,商量合力打死了買食物的人,這金子可以少一人分得。等到食物買回來時,三拳兩腳。可憐買食物的人竟被打死了。餘二人飽吃一頓。不到一刻,葯毒已發,登時也都死了。三人互相殘殺,只為著一大堆金子的緣故。金子豈不是和盜賊一樣可怕麼?

13.  歌女乞牛

從前有個歌女,她向一位富翁討一只牛。富翁無意給她,

故意的難她道﹕「你能日夜唱歌不停,唱滿一年,我便給你這只牛。」

歌女道﹕「這個很容易唱,但不知你可能聽。」

富翁道﹕「我能夠。」

說罷。歌如便唱起來。一連唱了三日三,富翁也聽了三日三夜。富翁疲倦不堪,實在不能再聽下去了,立刻將牛給了歌女,教她不要再唱了。

14.  痴婦人

從前有一婦人,和一個男子私通。兩人卷了財物,相約私逃。走到河邊,男人對婦人說道﹕「你讓我先將東西搬過了河,再來伴你過河。」誰知男子一去竟不复來。婦人還坐在河邊守著。守了半夜,不見男子回來。卻巧見河邊有一狐狸在那裏捕鷹。將要捕著了,忽然看見河裏的魚,便又丟了鷹去捕魚。到後來魚固不曾捕著,鷹也逃走了。婦人覺得好笑,

對狐狸說﹕「你為什這樣痴?」

狐狸回說道﹕「我固然痴,但你比我還要痴哩。」

15.  和尚遇鬼

從前有一和尚,在深山中,遇見一無頭的鬼。

和尚說道﹕「沒頭很好,永遠不會頭痛。

鬼聽說,立刻變了一個無身的么。

和尚說道﹕「沒身很好,可以不知痛痒。」

鬼聽說,立刻變了一個無手無腳的怪物,只有一頭,如車輪一般的滾來。

和尚說道﹕「這樣更好,沒腳不會亂走,沒手不會拿人家的東西。」

鬼沒法恐赫和尚,只好任他去了。

16.  三個得道的人

從前有三個得了道的人,聚在一處。大家互相詢問,怎樣得道的方法。

一個說道﹕「我從前在園中,看見葡萄結實累累,十分茂盛。但是一到晚間,就被人採完了。當時我便覺悟到萬事無常,因此得道。」

又一個人說道﹕「我有一天,在水邊靜坐,看見婦人來洗滌器具,她那手臂上所帶的金釧,互相敲擊,叮噹作聲。當時我便想,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後來覺悟了﹕聲是因緣湊合而成的。世界一切的事,都是因緣湊合而成的。我就因此得道。」

又一個人道﹕「我有一天,坐在水邊,看見蓮花開得正盛,但不多一刻,來了一群人馬,往水裏去洗澡,就把蓮花採了去。當時我便覺悟到萬物無常。因此得道。」

17.  多言的鱉

有一鱉住在湖裏,因為天旱,湖水乾了,尋不到食物,就想遷居到旁的地方去。剛巧這時候有一只大鵠,立在湖邊。鱉便向鵠商議遷居之策。鵠就用口銜鱉,帶他往有水的地方去。剛經過城市,鱉忽然開口回道﹕「為什麼走了這許多時候,還不到呢?」鵠聽到鱉的話,就開口問答。但一開口,鱉就從空中跌落到地上被街上的人捉去了。世上喜歡多說閑話的人,往往因言得禍,也就和這鱉一樣。

18.  國王出家後的快樂

從前有一國王。棄國求道。獨居深山之中。一天大悟。高呼。旁人問他為什麼快樂。他答道﹕「我在做國王的時候,天天懮慮,怕鄰國奪我的土地,怕本國人劫我貨財。甚至怕人害我的性命。終日懮悶,毫無樂趣。如今出了家,一切的懮慮都沒有了,怎不快樂。所以禁不住就大叫起來。」

19.  道人怕蛇

從前有一道人,入山求道。那山中的蛇很多。道人怕蛇,不能安居。後來在一株樹上,把床架得很高,才得安居。然昏昏欲睡,支撐不住。這時候天神在天上看見他這樣,便有意點化他,

說道﹕「道人!毒蛇來了。」

道人大驚,四處尋覓,卻又不見一蛇。依然安坐。不多一刻,

天神又呼道﹕「道人!道人!毒蛇來了。」

道人四處尋覓,又不見蛇。不多幾時,

天神又呼道﹕「蛇來,蛇!」

這樣鬧了半夜,道人恨極了,就埋怨天神說謊。

天神道﹕「你不看見有毒蛇盤在你身上麼?你身體上的蛇不先趕掉,還怕甚麼外面來的蛇呢?」

道人聽說大悟。知道五陰六入就是毒蛇。經此一言點化,不到天明,那道人就得了道。

 

 

嘆輪回,苦未央,幸我佛,接慈航,把淨土莊嚴細講詳,度群迷出火坑,五濁內,好淒惶,痛三途,悲涼難狀,願個個都歸安端坐在蓮花台上,俺啊,因此上為眾悲傷,極口宣揚,呀,怎能夠,把閻浮化成華藏急忙忙浮生如電,痛煞煞輪回千遍,浪浪滔滔苦海無邊,一心心誰肯把彌陀念。

最堪憐,無端愛欲牽,無常一到只恐風箏斷,四大分離眾生纏,冤愆泥犁苦萬千,懸懸極樂慈尊眼望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