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量驚天 (出六度集經)

釋迦如來在宿世尚未成佛,修行菩薩道的時候。他的心地上,常放出光明來,把人間萬事,都看得明明白白,眼前的富貴榮華,都不能迷惑他。樣樣事情都要在自己萬分明亮的心中,照出究竟來。進一步更進一步的追究下去,使許許多多不實在的境界,一齊看個透徹。因此,他覺得一切世事,如做夢,如變戲法,如吹肥皂水泡,如在燈下捕捉影子。如日初出時的草頭露珠。如天將下雨時的空中游電。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站腳不住。所以世間有說不盡的離合悲歡,算不定的成敗得失,免不了的生老病死。眼前雖有幾多痴福可享,也無非是不了的業債,毫無貪戀難舍的價值。

從前有位菩薩從慧眼中看到在位的尊榮,一生的壽命,無法可以永保,所以他決定將自已所有財物,盡量散施作救難濟急,扶危拔困的用場。菩薩赤心濟世散財作善,如大海一般的度量,早已驚動了天帝。

當時天帝知道菩薩慈恩深廣,不分親疏,不問貴賤,遇難即救,有求必應,功高德大,古來少見,遍觀世間,南北東西,四維上下,十方少有。可是天帝的痴心妄想一時打不破,為己的私心一動,頓時覺得坐立不安。以為菩薩做此大功德,將來不在我下,或者我的天帝位子,就會被這位菩薩奪去,也未可知。那時天帝離了天宮,使出他的神通來。頃刻間到了那位肉身菩薩面前,像變戲法一般,變出許許多多地獄苦境。自己卻變了一個道者,

反向菩薩說道﹕「大量的布施去救濟眾生,這樣的事情,千萬做不得。將來閉眼死去以後,耍入地獄受苦,煎炙眷磨,嘗遍毒刑的。為施受害,何苦如此。你今施行恩惠,不怕今後受災麼?」

菩薩回答他說﹕「我從沒聽到施恩於人的善士,將來要入地獄。」

道者又故意說道﹕「你如不信,可問他們在獄裏受苦的眾生。」

菩薩便向地獄中許多受苦的發問﹕「你們為什麼緣故,在這個地獄裏受苦?」

那許多受罪的齊聲答道﹕「我等往日在世,用盡自家所有的財產,替大眾救災拔苦,豪不吝嗇,也不退悔,不知天道冥冥,作善諸人。反得罪報。來地獄中。受無量苦。」

菩薩把兩道慈悲仁厚的眼光射到道者一邊,再向道者發問﹕「仁慈施惠的死後要受諸苦。然則許多受惠的,又將怎麼樣呢?」

道者謊言道﹕「許多受惠的命終升天,都享天福。」

菩薩聽到道者說到許多受惠的死後都升天。不再在人間受苦。心裏非常歡喜,他明明白白地告訴道者說﹕「我所以歡喜做救濟大眾的事情,目的是專為大眾謀利益,使大家得安樂。假使你所說的話,果然一些不差,受惠的他日死後能個個生天,我心就大大的安慰了。行仁受罪。這是我所願意的。只要救得大眾,不愁自己受苦,這是修菩薩道者所甘心去辦的一件事。」

道者聽了,敬仰不已。和頻悅色地問菩薩道﹕「你到底希望些什麼,來修這樣廣大的善行呢?」

菩薩回答道者說﹕「我所求的是成佛,成佛後可普渡一切苦惱眾生。而我自己卻願安住不動道場。(言對一切世界上一切境界不生貪戀心。所以脫離六道輪回的生死苦海。安住在佛淨土。)永離生死苦海。」

道者聽了這番高論。知道菩薩聖量。超出一切之上。於是收卻了變幻出來許多地獄苦境,即便向菩薩叩頭謝罪,說出真實話來。

他說﹕「世上決不會有實心行善,慈濟眾生大菩薩,沒有福享,而且受災。入地獄受苦的事情。我因菩薩德大功高,驚動天地,恐怕將來奪我天帝的位子,所以用法變現地獄境界,來菩薩前試心。這種愚昧無知的行為,上欺聖人。實在罪業深重。惟願菩薩慈悲。恕我重罪!」

天帝過完畢後,向菩薩前倒身下拜。拜完了站起身來,便回天宮。

死後受用 (出大莊嚴論)

一個人要想命終時帶些財寶到後世去,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布施作諸功德,才能為後世積些福德。因此,為了恐懼後世貧窮,應該廣修惠施。

古時有一國王,名難陀。他向國中搜括了許多財寶,想預備作後世的受用。他費盡心計要將全國的珍寶聚集到一己的身上來,不使有一點剩餘,還將自己的女兒放置在淫樓上,吩咐侍人說﹕「有人預備財寶來求女的,就將這人和財寶帶到我這裏來罷。」在這樣聚斂情況之下,一國的財寶都蕩盡了,都聚入於王庫裏去了。

那時有一個寡婦,身邊只有一個兒子。她對這個獨生子自然看得像寶貝一般。那子看見王女美貌非凡,心中就著了迷。無奈他家裏很窮,沒法可想。遂因絕以至害病。終于病得身體瘦弱,氣息如絲。寡婦見這光景,

就問兒子道﹕「你為什麼病到這般田地呢?」

兒子把原委告訴了,還說﹕「如果我不能和她交往,定死無疑的了。」

母親說﹕「國內所有一切的錢寶都被國王搜盡了,那裏去找呢?」

後來想起來,道﹕「你父親死時,口中含有一個金錢。除非你把墳發掘了,把錢取出來。」

兒子聽了母親的話,果然即時去發了父墳,拿了錢,徑自跑到王女那邊去了。

王女將這人連同所受的錢,遣送到國王處。國王見了,

便對他說﹕「你的錢是從那裏得來的?」

他回答道﹕「國內的金寶都蕩盡了。這是我開墳從父墓口裏拿出來的。」

國王聽了,以為他說謊,於是遣人去調查虛實。果然看見他死父口中藏錢的所在。這才相信了。這一事實,引起國王的深思,

他想﹕「我聚集了許多寶物,原是巴望帶到後世去的,現在看起來,他的父親連一個錢都不能夠帶走,更何況我許多珍寶呢?」

因而又想﹕「到底有什麼方便,才能夠使這許多珍寶隨我到後世呢?古時有個頂生王能夠將軍中象馬和七寶帶到天上去,羅摩能夠造草橋到楞伽城去。我現在想升天,卻沒得梯登,想到楞伽城,又沒有橋梁。真是沒有法子將這珍寶帶到後世去呀?」

那時有一個很聰慧知機的丞相。他知道國王想的是什麼。因說道﹕「王上想的道理很對。如果受後身必定要財寶的話,目前的珍寶馬是決定帶不到後世去的。為什麼呢?王上現在的身體還不能夠到後世,何況那些財寶象馬呢。那麼,應當想個什麼方法才能夠將這些珍寶帶到後身去呢?據我看,只有將財寶施與沙門婆羅門和一切貧窮乞兒們。積了這些功德,那福報必定能夠帶到後世去的。譬如人面影現水中,好丑隨其面相。現在我們的身體正如面貌一般。如果現身行布施持戒修慧的,後來便能得好果,如果作惡行的,後來肯定要受苦報。王上現在具有許多隨從宮人、婦女、臣佐、吏民、舞伎等,如其一旦命終,他們到那時固然很悲戀的把你送到墳間,但卻是送到了便各自回家,還有那個跟著你去呢?這一切庫藏珍寶,象馬、輦輿、國邑、人民,苑園游處,也都不能被你帶走,你只得都捨去而獨行了。但是有一樣,那善惡業卻始終緊緊的追隨你的,真真一點都不會放鬆。當那臨終之時,喘氣粗出,喉舌乾焦,不能飲水,言語不了,瞻視不清,血脈斷絕,刀風解形,支節弛緩,機關止歇,不能動轉,舉體酸痛,如被針刺,實在是萬分痛苦。到了命盡的時候,只見前面布滿了大黑暗,如墜深崖,獨游曠野,好不孤單恐怖!那時如有生前積福,才能做你的好親伴,很好的護佑著你。因此,如果你為後世打算,就應該趕快的修福啊。」

真貧真富 (出大莊嚴論)

知足者,雖貧名富。不知足者,雖富是貧。如果聖智園滿,這才名為大富。

往時有一位優婆塞,被人譏訶為最貧窮的人。那優婆塞平常卻最愛樂佛所贊的知足之法。因此,

他說﹕「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說了以後,再對人說道﹕「佛說知足便是富。我是知足的。你們為什麼說我是貧窮呢?須知不信三寶的人。雖有珍寶,卻實在是貧窮的。能信三實的人,雖沒有珍寶,卻是第一的富足。現在我敬信三寶,以信為珍玩。現在我的心很知足,對于財寶沒有一點貪著的想頭。別人雖然富有珍寶。到了布施之時,就不能夠一切捨去。我卻一切都能捨。你們為什說我是貧窮呢?而且富貴人的庫藏固然豐富得很,可是盜賊水火都能夠把它侵奪了去。如果到了喪失的時候,他們便要生大苦惱。這種苦決不是什麼良醫妙葯治得了的。我以信為寶,誰能夠把它侵奪了呢?因此,我心意坦然,其樂陶陶,沒有什麼懮苦。」

眾人聽說後,都贊嘆道﹕「善哉,這確實是真實的道理,有大智慧,名大丈夫。」

互相議論說﹕「從今以後,但有信心的人,雖然沒有財寶,我們總要稱他為富者。至於那些為尋快樂,為供給家室之用,因此苦集錢財的人,雖有錢財,但精神上空虛貧乏,並不是真實的富者。那信心之寶,是累世的,能於生死中極受快樂,沒有許多苦惱的。可知信為第一財寶。而且那金銀珍寶不能永保一世,即使保住,也是災患的禍根。守著它的人,就會晝夜懮懼,怕人劫掠。同時,還因貪著的緣故,以後累世還得受苦。具有信心的人就不那樣了。他能夠得戒財、施財、定財、慧財。沒有信心的怎能有這許多財呢?我有了這種信財,便能亮無慚愧地在人前自言大富了。我又能使心意像射箭一般地迅速趨向於善法。因為一切的功德都是以信為使命的。這信財不特不會令人生貪嫉心,並且會使人生歡喜心,不特不會被人搶劫去,並且累世的追隨著你。你想,任你保有多少萬萬的財寶,你可能勝過信的巨富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