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人有靈知之覺性

敘言

  佛陀教法依因緣果報演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佛於《央掘魔羅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當一時得度。」既有佛性應當成佛,何以說「當一時得度」《大般涅槃經》云「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眾生於過去世有斷煩惱故現今才能得見佛性若無斷煩惱者要見佛性則難。而「一時」之說所言即為要有修行且要等待因緣成熟,大般涅槃經云要過去世有斷煩惱,此煩惱斷非一朝一夕即成是要經長時間磨練而成。

人皆含靈知之性

  《大般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眾生不知不見佛性,是因被吾自煩惱覆蓋,而不自知,唯有自覺性修方便斷煩惱即能見佛性。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時,道出一切眾生最為珍貴的無價之寶:「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眾生皆有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勝鬘寶窟》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即覺性。覺性者即是慧也」所以人人同具有覺性及與生俱來之智慧,此智慧之覺性即靈知之覺性。亦言人人皆含靈知之性。

  佛者自覺、覺他、覺性圓滿。《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云「佛者是覺,人有靈知之覺」又《起信論疏筆削記》云「若心有念是謂闇昧。名為不覺。心既離念則無闇昧。唯一靈知。名之為覺」十地經云人有靈知之覺;《大乘四論玄義》云「一切眾生有靈知覺性」心有念頭不清淨便煩惱蓋覆,煩惱覆故即闇昧不覺。心離念則無闇昧,唯一靈知即為覺性。《天樂鳴空集》云「佛者覺也覺者靈知之心也故曰即心是佛」

人本有明珠不自知

《續傳燈錄》「靈知自性歷劫常如」。紫柏大師言眾生靈知之心是固有的。眾生之靈知自性是固有常如不變,是恆常不變,但不能用者,為何不能為眾生所運用,紫柏大師云眾生攀緣有我之知為自心。是以貧女宅中之寶藏。窮子衣裡之明珠。現有但自不知故而不能為用。憨山老人夢遊集中說「嗟乎。具有而不自知。可不哀與。不知即不能用。不能用。則如持珠作丐。懷寶迷方」「日用而不知。故云不覺。不覺則為凡民。凡民即眾生也。以眾生。各各具此靈覺之性。第日用而不知」就如凡夫眾生不知自身即具有佛心佛性是相同之意。因不知故不能用。如懷有明珠卻不能運用祂來引導照明光明大道。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何斷妄想、執著而證得佛性—靈知覺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迷即眾生,覺即菩提。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但為何眾生就是眾生,而非佛?因為佛性被無明所障蔽。茶陵郁和尚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亦如紫柏大師云「是以貧女宅中之寶藏。窮子衣裡之明珠。現有而不能用」可說是貧窮人家不知家有家財萬貫還到處乞食。憨山老人亦云「則如持珠作丐。懷寶迷方」。這就是我們愚痴眾生。

  佛性被覆障,産生種種妄見、妄想──這就是痛苦的來源。諸佛菩薩,與吾人凡夫差別在於,諸佛菩薩的佛性已無妄想執著,能起大機大用,並度化眾生。讓眾生透過佛法的薰修,去除無明,彰顯佛性。佛于六度集經云有一國王和默慈心愍念眾生教導人民奉行十戒修十善明法自身執行,壽終無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者,壽終魂靈皆得上天。

《六度集經》云佛告諸比丘:「昔者有國王號和默,王行仁平,愛民若子,正法治國,民無怨心。﹍﹍王常慈心愍念眾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墜,尋存道原喜無不加,哀護眾生如天帝釋,殺、盜、淫泆、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嫉妒、恚、癡,如此之凶無餘在心。孝順父母敬愛九親,尋追賢者尊戴聖人,信佛、信法、信沙門言,信善有福為惡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執行﹍﹍王後壽終,如強健人,飽食快臥,忽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國人民奉王十戒,無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者,壽終魂靈皆得上天」經云國王慈心愍念眾生教導人民奉行十戒,十善明法自身執行,壽終無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者,壽終魂靈皆得上天。」經典說明修行行善法即斷入三惡道苦得升上天之果報。

結論

  禪林寶訓「菴曰。衲子無賢愚。惟在善知識委曲以崇其德業。歷試以發其器能。旌獎以重其言。優愛以全其操。歲月積久聲實並豐。蓋人皆含靈惟勤誘致。如玉之在璞。抵擲則瓦石。琢磨則圭璋。如水之發源。壅閼則淤泥。疏𤀹則川澤。」高庵禪師云衲子不分有無賢智與愚癡,皆可歷經試練以啟發本能,就如原礦之玉一樣經琢磨可成貴重的玉器。但其重點是要得于善知識者委曲以崇其德業。

  禪林寶訓筆說詮釋此篇中說明,出家師父能修行成就道業,更賴予親近善知識師父住持殷勤誘掖。

《禪林寶訓筆說》云「此篇謂住持當殷勤誘掖。使學者得以成其美材也。」又云「此節明人才在知識曲成。凡為衲子。原無一定是智是愚。惟在師家委婉曲成。使他進德修業。」亦云「葢人皆含具有靈知之性。此性乃種子也。其助發靈苗。要藉外緣。故須在殷勤誘致也。」更說明人人具有如來智慧。惟在明師指引下。善加修行歷劫磨練斷除煩惱必定成就道業。猶如木頭必經名雕刻師精心雕琢必成其器;即使是腐木經雕刻師精心菁存其菁華,亦成永傳不朽之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