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圖片搜尋結果

端午節習俗-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觀  即坐禪觀念真理,其法是:外息諸緣,心不散亂,念念返觀內照以修習明心見性之聖道。梁武帝時達摩祖師來自西域,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是為初祖;二、三、四祖長夜觀心,脅不著席;五祖弘忍云: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盡,慧日即現;六祖慧能天資絕倫,一悟本心,即成佛道;神秀大師則主張明鏡勤拂拭,能起到消磨積習的作用。列位祖師都是禪觀典範,千古至尊。禪學的傳入,不但曆代大德禪師輩出,而且對儒學影響亦盛大。宋朝理學家朱熹(11301200)云:雪堂養浩凝清氣,月窟觀空靜我神。又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明朝理學家王陽明(14721528)云:聖人之心,纖翳自無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后纖塵即見,才拂便去。又云:悟后六經無一字,靜餘孤月湛虛明。這些都屬禪觀範疇的寫照。此外在習禪觀時,可兼觀想念佛,以免空蕩無據;在修凈土時,亦可結合禪觀,有益於攝心、參悟。永明延壽禪師(904975)云:有禪有凈士,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將來作佛祖。又云:彌陀口口稱,自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禪觀與念佛有機的結合,是修行的一大捷徑。

禪樂  習禪之人,靜坐一室,清貧因厄,似乎痛苦,然而其心清凈,萬慮俱寂,心中融融,自然能得輕安、寂靜、適悅心身之妙味。以德潤身,心廣體胖,鶴發童顏,氣度非凡,胸懷灑落,自有真樂。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果禪師語錄
清末-民初(CE1881-1953)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宏智禪師廣錄》

上堂云。照與照緣。混融不二。心與心法。合無差。所以道。如珠發光。光還自照。還會麼。百草頭上閑和尚。買盡風流不著錢。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舍衛國中,有一戶很貧窮的家庭,這戶人家有棵葡萄樹,樹上結了好幾串葡萄,主人想要將葡萄布施供養給一位道人。
    但是當時的國王先一步供養了道人一個月,這位貧戶人家勢力不如國王,於是就將葡萄懸掛在樹上一個月才得到一道人摘下布施。

文章標籤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為天人、國王、大臣廣說妙法,有一個修行婆羅門的老人,住在大街上,財寶無量。他有一個兒子剛滿二十揆,結婚還不到七天,夫婦相敬如賓。正當三月天,妻子對他的丈夫說:「我們到後園中看戲,好嗎?」夫婦相隨到了後園,園中有一棵高大的樹,結滿了花,妻子想摘花,丈夫就盤旋上樹去摘,不小心踏到了細枝,樹枝被踩斷,人掉到地上,當場死亡。全家大小跟去看,哭得死去活來,不少親戚族人趕來弔喪,都非常悲痛,聽到、看到的人都很傷心。父母妻子埋怨天地怎麼不保祐他?最後無可奈何把棺材、衣被都準備充足去埋葬,回家還哭個不停。
    世尊憐憫他的愚癡,前去慰問他,長者全家大小見到佛,都悲痛地禮拜,向佛報告經過過的情形,佛對長者說:「不要悲傷,好好聽法!萬物無常,不可常保,有生就有死,福禍相隨,現在有三個地方為他而哭,也都悲傷懊悔得很厲害,可是他到底是誰的兒子?誰的親人呢?」

文章標籤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個森林,被野火燒了起來。這時林中有隻雉鳥,牠用盡全身的力量,飛入水中,再以身上羽毛所沾的水,飛灑在樹林的野火上。這樣往返的灑水救火,雖然很疲乏,但也不以為辛苦。
    這時天帝釋來問雉鳥說:「你在作什麼呢?」

文章標籤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難名狀,威音過後成罣礙。三百六十筋連體,
八萬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撐天柱地何氣慨。知因果,辨時代,
鑑古通今猶蒙昧。只因迷著幻形態,累父母,戀妻子,空逞無明留孽債。
 
    皮袋歌,歌皮袋。飲酒食肉亂心性,縱欲貪歡終敗壞。做官倚勢欺凌人,
買賣瞞心施狡獪。富貴驕奢能幾時,貧窮兇險霎時敗。妄分人我不平等,
害物害生如草芥。每日思量貪瞋痴,沉淪邪僻歸淘汰。殺盜婬妄肆意行,
傲親慢友分憎愛。呵風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無聊賴。出牛胎,入馬腹,
改頭換面誰歌哭。多造惡,不修福,浪死虛生徒碌碌。入三途,墮地獄,
受苦遭辛為鬼畜。古聖賢,頻饒舌,晨鐘暮鼓動心曲。善惡業報最分明,
喚醒世人離五濁。
 
    皮袋歌,歌皮袋。有形若不為形累,幻質假名成對待,早日回心觀自在。
不貪名,不貪利,辭親割愛遊方外。不戀妻,不戀子,投入空門受佛戒。
尋明師,求口訣,參禪打坐超三界。收視聽,罷攀緣,從今不入紅塵隊。
降伏六根絕思慮,無人無我無煩惱,不比俗人嗟薤露。衣遮體,食充飢,
權支色身好因依。捨財寶,輕身命,如棄涕唾勿遲疑。持淨戒,無瑕疵,
玉潔冰清四威儀。罵不瞋,打不恨,難忍能忍忘譏嗤。沒寒暑,無間斷,
始終如一念阿彌。不昏沉,不散亂,松柏青青後彫期。佛不疑,法不疑,
了了聞見是良知。穿紙背,透牛皮,圓明一心莫差池。亦返源,亦解脫,
還元返本天真兒。無不無,空非空,透露靈機妙難思。到這裡,不冤枉,
鏗地一聲是了期。方纔稱,大丈夫,十號圓明萬世師。咦!猶是那個殼漏子,
十方世界現全身。善惡明明不差錯,為何依假不修真。太極判,兩儀分,
心靈活潑轉乾坤。帝王卿相前修定,富貴貧窮亦夙因。有了生,必有死,
人人曉得莫嚬呻。為妻財,為子祿,誤了前程是貪瞋。為甚名,為甚利,
虛度光陰十九春。千般萬種不如意,熬煎在世遭艱迍。老到眼花鬚髮白,
一善難聞枉為人。日到月,月到歲,空嗟歲月如轉輪。世間誰是長生者,
不如歸去禮慈雲。或名山,或勝境,逍遙自在任遊巡。無常迅速知不知,
幾句閒言敢奉聞。念彌陀,了生死,多多快活誰得似。學參禪,得宗旨,
無限精神祇這是。清茶齋飯心不偷,二六時中為法喜。除人我,無彼此,
冤親平等忘譽毀。無罣礙,沒辱恥,佛祖同心豈徒爾。世尊割愛上雪山,
觀音辭家為佛子。堯舜世,有巢許,聞讓國,猶洗耳。張子房,劉誠意,
也棄功名遊山水。況末劫,甚艱苦,如何不悟古人比。縱無明,造十惡,
費盡心機為世鄙。刀兵厲疫旱潦多,飢饉戰爭頻頻起,變怪屢聞妖孽生。
地震海嘯山崩圮,適當其際可奈何。多行不善前生裡,事難如意落迷途,
處貧遇患善心始。善心始,遁入空門禮法王,懺悔罪過增福祉。拜明師,
求印證,了生脫死明心性,勘破無常即有常。修行大有徑中徑,聖賢勸世
有明文,三藏經書尤當敬。瀝心腸,披肝膽,奉勸世人應守正,莫當閒言
不記心。大修行人必見性,速修行,猛精進,種下菩提是正因,九品蓮生
有佛證。彌陀接引到西方,放下皮袋超上乘。皮袋歌,請君聽。
 
 
§皮袋歌後註:
(虛雲法師年譜載:咸豐六年丙辰,十七歲,師在家讀道書已三年,
  認為非極則事,終日如坐針氈。乃佯博叔父歡,助理家政,以懈其防。
  一日,乘叔父外出,師念離家時至,乃打包向南岳去,歧路多。
  半途被截回,將師及從弟富國俱送泉州,交師父管教。未久,父將
  田譚二氏接回,為師舉行婚禮。師雖受禁錮,並被迫結婚,但與二氏
  同居而無染,且為二氏說佛法,亦能領悟,而從弟富國,更同有超俗
  之志,師亦時與說法,由是閨中堂內,胥成淨侶。至咸豐八年戊午,
  師十九歲,離俗之意益決,而富國亦同此志,遂暗探往福州鼓山路程,
  作《皮袋歌》,留別田譚二氏,與富國同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
  禮常開老人為披剃。又年譜載:師十一歲時,父回任泉州,祖母周
  年老,以師兼祧繼叔,為定二氏,一田氏,一譚氏,兩家皆湘籍宦於
  閩者,與師家為世交云。今併述之,俾讀者明其底蘊。至本歌三章,
  統包全部佛法,雖名為留別二氏,何殊普勸群生,由此證知師在
  未出家前,即已做出自度度他榜樣。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高僧傳》卷27:「(嗣護國遠)唐越州開元寺曇休傳釋曇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勅。納法已來未容少缺。習通漸教頗至精微。四分律相部疏宗蔚成淵府。初機請學皆到甚深。休於講訓之餘紏繩寺任。伊寺者梁所創。年涉四百雖觀閣巋然。且㯫梲傾弛。休革故有方。締構無隙。特加壯麗輪焉奐焉。又護國經樓迨諸棟宇悉見鼎新。次以寺之門樓也。則長安四年故曇一律師之經始也。既而頹廢仍重整覆。一同創制。復慊永徽中康僧會法師應身堂座卑庳。乃募人釐變舊規。咸通年中也。休之一言檀信響應。後終于住寺。今之大善伽藍是也。

 (CBETA, T50, no. 2061, p. 882, a7-19)

文章標籤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齋僧功德

《俱舍論》云:「若能一晝夜持不殺戒,于未來生,決定不逢刀兵災;若能以一粒訶子,以殷淨心奉施僧眾,于當來世,決定不逢疾疫災;若以一摶之食,起殷淨心奉施僧眾,于當來世,決定不逢饑饉災。」

明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